查看: 5589|回复: 13

06.11.11--06.11.12文山建立资助点之抛砖引玉篇~~印象文山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2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1.5pt; mso-char-indent-count: 3.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一百零七天,当我写下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才清楚的意识到我是生活在这里的,三月有余,在这座被叫做文山的县城里。我多希望将我眼中的文山城原原本本的告诉你们,那种大雾散尽,第一道阳光冲破云层时所能呈现的最为真实的一面。可当我开始提笔之时,原先在取景框中清晰无比的景象却突然模糊起来,空余一个淡淡的轮廓,仅仅表明他的存在,仅此而已。是景深被改变了吗?还是现实在提醒着我,相对于千百年来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息繁衍的本土居民而言,我终究是一名匆匆过客,终究是要离开的,离开后,终究是不得再见的。我努力回想着在这个有着大约</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万人口的县城中,那些曾经走过的街道,路过的建筑,入眼的景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他们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在我眼前淡进淡出,甚至都不愿在我脑海中停留片刻。是应该放松些吧,我缓缓的闭上双眼,听着我最喜欢的</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ANDARI</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的音乐,在平和的音乐中,我终于感觉到自己在安静的微笑,因为在一片漆黑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是我走访贫困生时那些曾经走过的泥路,路过的学校,入眼的青山,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孩子们的身影。</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1.5pt; mso-char-indent-count: 3.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在麦田计划的网站中,最显眼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孩子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我深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的人会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所以我还要感谢那些孩子和曾经、现在,以及将来帮助过,正帮助着,和将会帮助我走好助学之路的好心的人们由衷的说声谢谢,是你们成全了我本人小小的梦想。</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1.5pt; mso-char-indent-count: 3.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记得来文山当志愿者之前曾在昆明接受了四天的培训,在其中一节课上,老师要我们说说为什么云南会贫穷。那时的我们虽然还没有真正进入贫穷的云南,但还是说出了很多导致云南贫穷的原因。地理位置,思想观念,教育,人文等等等等。</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1.5pt; mso-char-indent-count: 3.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现在,我就生活在这样的彩云之南中,那些原因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是随着我走过的山路,去过的家庭,走访的贫困生数量的增加,在被渐渐的充实着。那些原因中有着言语无法表达完整的无可奈何,对现实生活的一声叹息。</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1.5pt; mso-char-indent-count: 3.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关闭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不会告诉那些孩子,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只会告诉你们他们有多艰难。”套用这句话,我想在这里告诉所有现在正在关注麦田计划的麦友们,过着几乎两点一线生活的我,也许无法告诉你文山县城是怎般的景象,但我,还有参与到这次建立文山资助点的所有麦田志愿者们,他们会慢慢告诉你们,在文山县城周围的乡村中,那些孩子的生活。</span></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2 20:44: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1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谢真水,你们辛苦了,期待着你们回来后带给我们那里孩子的信息。</p><p>帖子我转到家园去了。</p>
发表于 2006-11-1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发表于 2006-11-12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p>参加此次走访的麦友们辛苦啦~~</p><p>我等孩子的资料呢!嘿嘿~~</p><p>&nbsp;</p>[em07][em07]
发表于 2006-11-1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走访很幸运的参与到了其中,虽然可以想像得到贫困学生的一些情形,但再一次面对他们的时候,心灵又再一次得到了震撼,给我印像深的是小卫红,一个懂事的小女孩,照顾孤单的外婆,两个人就组成了一个家,而小卫红一个不满十六岁的小女孩就这样用她单薄的身体支撑起了那个看着千疮百孔的家,而那个家另外半边只有只根老旧的柱子立在那里,像我们展示着它们曾经的作用,真是用石头打进去,一点拦绊都没有的说法了。我们希望我们的走访让类似他们这些需要帮助的的孩子们尽快的得到资助,让他们快乐的度过有限的读书时代。
发表于 2006-11-1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走访后的那天夜里,我的梦中不断的出现着卫红家的情景,强烈的心痛让我惊醒,脑海中卫红和外婆在老屋前合影的样子,同眼角的泪水一样真实,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个梦。。。。。。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震撼我心灵的不仅是她家庭的特殊和贫困 ,更多的是来自于这个15岁女孩单薄身体里所散发出的那份坚强。卫红是在不断的辍学和复学中经历她的求学生涯的,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保持着全校英语第一的成绩,可以想见她得付出多大的努力,需要怎样的坚持才能走到今天啊!</p><p></p>

06.11.11--06.11.12文山建立资助点之抛砖引玉篇~~印象文山

06.11.11--06.11.12文山建立资助点之抛砖引玉篇~~印象文山
<br/>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p>卫红是我独自去喜古乡走访的第一家贫困生,所以特别想帮她。听县一中的李老师说有个春晖班,可以减免学费,但条件是成绩要好。卫红的麻烦是偏科太厉害。</p>
发表于 2006-11-1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孩子吗?</p><p>看上去很坚强</p>
发表于 2006-11-1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艰苦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真的不简单!</p><p>有时也是一笔人生的财富!</p>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p>关闭同志刚和我说了,要我修正一下他的那句话:“我不会告诉那些孩子,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只能告诉你们,有一种眼神叫期待 。”特此更正!</p>[em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是我刚整理出来的那两天的文字记录,转过来和麦友分享</p><p></p><p align="center"><a href="http://shmily11.blogbus.com/logs/2006/11/3830832.html"><strong><font size="5">文山建立资助点纪实『06.11.11~11.12』</font></strong></a></p><p></p><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周五中午的时候收到木星的消息,说是已经出发了,同行的还有翠湖,沙沙,和梅子。算了下时间,应该在我下班的时候到的。好在周末单位也没有太多的事,让我有机会分心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人在等待一件自己期待的事情时的那个过程应该是充实的吧,我不断的想象着第二天将要进行的走访,不觉有些小小的兴奋。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木星他们最终晚上九点多才到达文山。可当我在“童话王国”门口再次见到那辆银色大理拍照的面包车的时候,一切都还是顺理成章的继续着。木星、翠湖和沙沙上次在昆明都已见过,没有任何变化,感觉亲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周六8:30,我,钱姐和木星他们由喜古中心校的老师带路,带着近两千册书和几大包衣服开始了我们在文山建立资助点的第一站----喜古乡。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我自己进行贫困生走访数次后,沿途的山水已经无法像第一次去喜古那样吸引着我的视线,我更期待的是一个小时不到后将要拉开的帷幕,帷幕后将上演的是怎样的剧目。</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到达喜古中心校后,我们和校长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后,校长就带着我们和此次将要同行的当地老师来到一间教室,对马上开始的实地走访做最后的部署。</p><p align="center"><img alt="http://shmily11.blogbus.com/files/1163501316.jpg" hspace="0" src="http://shmily11.blogbus.com/files/1163501316.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twffan="done"/></p><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因为之前已经去过李家寨和新平寨,我和木星还有两名当地的老师分在一组,去了喜古乡最远的一个村----车期。</p><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出发的时候,我在教室门口竟然有一次遇见了上次在乡政府门前遇到的2个孩子,可惜小直不在。他们看了我好久,最终确定我就是上次给他们糖的那个姐姐,于是跟着我来到校门口,张口就是:“姐姐,姐姐,我要糖!”他们的笑让我觉得简单的人应该会更幸福,只可惜这次出来,我忘带糖了。</p><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回想那天的所有见到的学生,有一个孩子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摩托车终于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第一家人。我就这样见到了那个孩子杨,还有他相依为命的只有十六岁的哥哥。他们的父母在今年七月因食物中毒双双去世,只留下两兄弟。杨直到我们离开都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他的安静叫人心疼。在我给他新衣服的时候,他只是很木然的接下,一直低着头沉默着,直到我们拍完照,他依然无言的杵在那里。也许是突如其来的变故夺走了本该属于这个孩子的笑容,也许他甚至还没弄明白,这突然出现的那么多人又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对我的哥哥问这问那,为什么对我的家里里外外的进行拍摄,为什么还要送我衣服,也许他真的太小,但不管他是否真的明白,我都希望我们这次的突然造访,能够给杨本已千疮百孔的童年带来哪怕一丝的温暖,让他能够在众人面前,再次毫无负担的笑着。</p><p align="center"><img alt="http://shmily11.blogbus.com/files/1163502288.jpg" hspace="0" src="http://shmily11.blogbus.com/files/1163502288.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twffan="done"/></p><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路过车期小学,顺道去看了下。因为地处偏远,这所受各方捐款才建起的小学比新寨小学更简陋。</p><p align="center"><img alt="http://shmily11.blogbus.com/files/1163502762.jpg" hspace="0" src="http://shmily11.blogbus.com/files/1163502762.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twffan="done"/></p><p align="center"></p><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 在老师办公室的门上我见到了一张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的公示</p><p align="center"><img alt="http://shmily11.blogbus.com/files/1163502916.jpg" hspace="0" src="http://shmily11.blogbus.com/files/1163502916.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twffan="done"/></p><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车期出来,我们又去了顺甸河旁的五家寨和以勒冲。回到中心校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p><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天要去的是开化镇,古木镇,柳井乡和小街镇。我们兵分三路同时进行走访。我和沙沙去了古木镇和柳井乡的三个学生家里。从地图上看还是很近的古木镇,没想到自此去的这个高中生所住的阿盆村却相当的偏僻。因为家远加之省钱,那个学生这周并没有回家。我们见到的是她的妹妹和母亲。妹妹很腼腆,说话时声音很轻,小心翼翼的样子,但始终微笑着回答我们的问题。</p><p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nbsp; 最后六人回到文山聚首已经是下午1点左右了。吃了饭,对上午的走访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后,木星,翠湖,沙沙和梅子又一次坐上那辆银色面包车,驶上了回昆明的路。我则回办公室先整理了下几个学生的资料,再酝酿着写了一篇为文山一行造势的文章,算是替这次在文山建立资助点划上最后一个句号。是否圆满,就让别人来评价吧。</p><p><br/></p><p></p>
发表于 2006-11-1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nbs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clover说的真好,我也来说两句走访期间的感受吧。</font></strong>&nbsp;&nbsp; </p><p>&nbsp;&nbsp;&nbsp; 去的第一家刚好一问家里人都在家里的,那是一个看起来和平常一般的家庭一样的,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我们感觉是这样的,但了解到的情况却让我们感到一阵惊叹,原来那个小女孩子其实和这个人根本没什么血缘关系的,好心的哥哥一直让这个没有血缘的妹妹和他们一家人生活着的。地在坡地收成不好,田也不多,粮食不够吃的,但他们也一直的供着家里需要读书的三个小孩,两夫妇好心人。走访的第二家是两姐弟,没有了父亲,母亲一个人很辛苦的抚养三个小孩,原先也找过一个丈夫,但对孩子们不怎么好,还想不让孩子们读书了,母亲心疼孩子后来离了,就一个人专心抚养孩子们了,家里还有一个生病的奶奶,一家人就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支持起了这个家,伟大的母亲。真的是每一家都有一个故事的。我和翠湖走访的最后一家是孤单的一个老奶奶领着一个孙女坚辛生活真实的故事。一走进那个家里,左边看到的是几小亩贫瘠的地块种着几棵菜,在风中无奈的摇曳着,再过去一点是一个猪圈养着两头猪,猪圈门已经破烂的只要一使劲仿佛感觉就要塌了似的,圈养的猪也是瘦瘦的。老奶奶拄着一木棒站在门旁,听说前段时间就已经生病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几天腰又摔折了,拿了一点草药包了下,因为没有钱不敢去医院看病,那间遮身蔽雨的房屋已经是坡烂的耷拉着,左边一间完全只有柱子了,旁边围着的那些所谓的装饰根本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只有光光的几根坚在那里仿佛要体现一下它们曾经的用途,右边一间看来是祖孙俩唯一能住的地方了。屋里完全感觉不到什么光线,黑黑的一片。地面吭哇不平,能坐人的几条凳子看得出来也是年代比较久远的了,旁边都已经被磨损的没有棱角了。老奶奶一听我们是来走访了解小孙女情况的,眼泪就哗哗下来了,一边从老旧的衣服里掏出一条旧手绢慢慢的细说出了小孙女不同于别人的身世来。小孙女叫朱为红,父母在她三岁的时候就把她一个人放在外婆这里就去了浙江,期间只回来过一次,也只带过一次三百块钱所谓的生活费。她父母慢慢的又为她增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但她从来没有见过(因为他们在浙江,从来也没回来过),十多年了,狠心的父母再没有迈进这个家半步,就这样把她一个人丢给了无依无靠的外婆,可怜的外婆身体越来越差,因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她已经不能把小卫红正常的供养了,听老奶奶说她们吃的粮食是自家的田给别人栽了给点粮食这样过的,等到没有粮食吃了,旁边邻居们又救济点的,他们就这样过了许多年了,以前一个好心的派出所所长还经常逢年过节给点东西,但听说现在已经调走了也就没有其它的救济了,小卫红曾经缀学过多次了,都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退学。听学校教师讲,小卫红的英文特好,就算是缀学二十多天,英语考试也能考第一的。(她有点偏科,理科差点。)小卫红现在在学校吃饭(学校已经为她减免了学费和一些生活费),然后回家照顾奶奶,忙家里的家务活,担水,煮饭,照顾奶奶,找猪草喂猪,一个家庭就这样完全让一个正在读书的孩子支撑了起来。她很懂事,听奶奶讲,老人家想过把家里的猪给卖了准备给自己寿衣了,但小卫红没同意卖,只说要真到了奶奶去世了她会想办法的。她会想办法?!这个小女孩还没有能力出去工作的情况下竟然会说出这样宽慰老人的话。“我会想办法!”这样的话语很难想像会是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来。听到这里做记录的我鼻头一阵酸楚,眼泪差点就奔涌而出,赶紧低下头宽慰了老人一下,一同去的翠翠赶紧去拍照让伤感的气氛稍稍缓和一下。在老人和我们细说小卫红的身世的时候,懂事的卫红一直在忙着家里的活计,担水。最后要走的时候因为要有一张被访者和家属合照,这时内向的小卫才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和奶奶合了一张影。走出了卫红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感到了我身上所负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小卫红一个,而是更多需要我去走访得到资助的小孩子们。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助学志愿者,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我想我能。<br/><br/>&nbsp;&nbsp;&nbsp; 第二天因为走访的地点路线有点远,而且都不在一个方向,我们六个人分成了三组,我还和翠一组,去小街走访一个叫旃加英的高一女生。一个朋友帮我们弄到了一辆车,还配了一个司机(去小街有路途中我和翠成功的让司机成为了我们麦民)。到了小街找到了当地的一个同事,领我们到了旃加英的家。她的家在路边一小条绿色翠竹为小径的尽头,一推开门,破烂的家境一眼就进入了眼底,家里六口人,三个盲人,唯一一个正常的儿子出去打工了,可从来没有把钱汇过给家里。旃妈妈说他把他自己能养活已经不错了,今年三月份回来过一次可没住两天就又走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点音信的(妈妈还担心他在外面出事的,在我们看来差不多也就是儿子在外面打工眼睛看花了,看到家里的状况是他负担不起的,所以就出去了不打算负担起家了)。旃爸爸知道我们是去走访他女儿的,也认真的细说起了家中的情况,说到激动的地方眼睛也是红透了。了解到了小女生家田和地都已经没有了,前几年政府征地已经把仅有的田征了做市场了,当年分得的三千多块钱早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粮食也是不够吃,平时靠政府救济的粮食和随便散在几块荒地的玉米过日子。屋子已经破得千疮百孔了,已经没有劳动能力的旃爸爸没有精力也没有金钱去维修。家中的情况从前让他萌发了让女儿出去打工挣钱回来的念头。县一中的老师知道了过来做他的工作,让他女儿进入了县一中的春晖班(个班都是贫困生组成的班集,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故事的),但听说现在小女生已经没有吃的饭票了,班主任知道了让她继续去食堂,班主任去和食堂的交涉让她继续在学校里吃饭。一阵心酸又涌现了上来,想起同事们娇气的孩子们哪一个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孩子们从来不知道离他们很近的地方还有这样不一样的同龄人,在感受着生活的艰辛,学费的来之不易。城里同龄的孩子们课余不是在操场上意气风发的打着球就是泡网吧,进行各种类似CS的游戏比赛,都在感受有限的快乐青春时间,而他们呢?可能从来没有感受到青春在他们有限的时间里划过,他们都应该在学校里意气风发的愉快的度过有限的快乐读书时光。记录好旃加英的资料,我们离开了她的家,走出了她绿叶掩映的家门,我们知道这个小孩子一定会在我们的帮助下找到了个好心人资助她完成学业,为她这个重创的家庭重建光明!<br/><br/>&nbsp;&nbsp;&nbsp;&nbsp; 我和我的麦田同伴们充满希望的在助学道路中前行着,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其间和我们一如既往的走下去。</p><p>&nbsp;&nbsp;&nbsp;&nbsp; <br/><br/></p>
kmcy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1-1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1-18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每次我看这个帖子都还是会热泪盈眶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3 09:45 , Processed in 0.0857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