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97|回复: 19

【公益-百家】正在消逝的“国家精神”:美国志愿服务精神与传统面临挑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3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Leslie Lenkowsky教授口述、马季采访整理


美国的志愿服务传统由来已久,志愿服务精神根植人心,但这让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国家精神”,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是消逝的威胁。


美国的志愿服务传统在这个国家建立之初就早已存在,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就是由志愿者建立的:一群清教徒为了寻找自由,组织在一起,尝试共同合作治理,并建立起新的国度。所以志愿服务精神在美国甚至是一种“国家精神”。


平均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每年都会为正式注册的慈善组织提供志愿服务;美国人平均每周都会提供至少一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如果算上一些非正式的慈善组织,这个比例和实际服务时间会更高。


1944年,阿瑟·M·老施莱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 Sr.)写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参与者的国度》(Biography of a Nation of Joiners),对美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论述。深厚的志愿服务传统是美国独有的特色,这也让我们引以为豪。认为美国与其它所有国家都不同的“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也认为,美国人民能够不受政府和商业的影响,自愿组织起来解决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问题,也是美国不同于其它任何国家的地方。


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晚些,里根政府期间,很多美国人开始担心美国正在丢失引以为豪的志愿服务传统:美国变成了一个贪婪的只追求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老布什作为里根总统的继任者,为了振兴美国的志愿服务传统,发起了名为“千万光芒”(Thousand points of light)的项目:美国的志愿服务机构,就像浩瀚宇宙中的繁星一样,点亮了黑夜中的天空。后来虽然克林顿击败了老布什成为了新一届美国总统,但他也仍然支持老布什在振兴美国志愿服务传统方面的主张。


政府资助之弊:损害多元化的利益表达


政府对慈善组织的帮助是有风险的,因为有的时候,对慈善组织的帮助可能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帮助的同时同样可能带来伤害。


举个例子,你在一个慈善机构教儿童如何阅读,我作为政府给了你的机构一笔资助,从而可以让你为更多的儿童服务,但我有个条件——你必须用我指定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方法不一定比你的更好。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些行政上的要求等等。


更麻烦的是,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经常做一些政府不喜欢的事情。例如,一些非营利组织倡导应该如何对待犯人,但是NGO往往代表着多元化的观点,也就意味着他们往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然而政府却是多数人的政府


为了拿到政府资助,NGO可能会妥协去做多数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为少数人争取利益。所以政府在帮助NGO的过程中,损害了多元化的利益表达。


大部分的美国慈善机构,30%的资金来源于政府,50%来自提供的收费服务或产品,来源于捐赠的资金不超过20%。美国人每年要捐赠给慈善组织3000亿美元,虽然相比较于中国来说这很多了,但是慈善捐赠所占的比例其实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少很多。


有些人反对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帮助,但我觉得这不太现实,因为如果没有政府资助,慈善组织的资金不足以维持运转;如果仅仅依靠收费服务或产品交易,也存有风险。


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政府在资助你的时候,附加了什么样的条件和要求。我的一个主要顾虑是:美国的慈善组织已经太依赖政府了,这会弱化美国的志愿服务精神,而弱化的志愿服务精神又将进一步加速对政府的依赖。


警惕政府“依赖症”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公共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理论——“新公共服务”,即认为政府应该只提供服务,而不是把握公共事务的发展方向。但这样的理论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学术讨论,在现实世界里,政府很多时候还是会干预,你必须非常小心。


这样的政府干预会损害美国人民自发的志愿服务传统:当我们太依赖政府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行动能力就变差了。


2009年以来,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政治运动叫“茶党运动”,美国的一些保守派、自由派和平民认为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正在让美国误入歧途,因此他们自下而上地组织起来,2010年的时候,他们甚至想控制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虽然这是一次政治运动,而且不管你是否赞同他们,你不得不承认这种自愿组织起来的政治运动,其根源来自于美国的志愿服务精神。


两年以后“占领华尔街”和茶党运动如出一辙,但并不成功。因为“占领华尔街”运动虽然以自组织的形式发起了,但并没有很好地组织,这些人并不知道“占领”的目的是什么,缺乏清晰的目标。志愿服务的能力与精神同样重要。


年轻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变弱


现在的年轻人都生长在安逸的环境里,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相比较于我们这代来说要弱很多。


我生长在60年代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飞机工程师。虽然生活环境也比较安逸,但是那个时候正值美国的“民权运动”时期,我也因参与了这场运动而走出了“温室”。今天我们有很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从来没有走出过温室。虽然我们在课程上对这些年轻人也提出了社会实践的要求,但是他们做得并不好。在美国,服兵役曾经是必须的,我就参过军。我虽不喜欢军队生活,但因为这段经历,我认识了很多其它地方都难以结识的朋友,也对美国这个国家有了更多的认识,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这么多类似的机会了。当下流行的在线的社交网络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由它建立起的社交关系是比较弱的,你需要真的与某人共处一室,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才能够建立和发展真正的社交关系,培养合作的能力。


为了给新一代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服务国家和社区的实践机会,美国联邦政府组建了“国家社区服务机构”,AmeriCorps便是其核心项目。它能锻炼年轻人在现实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塑造他们的性格,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


AmeriCorps还是太小


AmeriCorps并不那么成功。


首先它并不是不成功,因为自1994年以来它吸引了超过80万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并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次,它创造了一个超越党派的项目,无论是美国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很支持这个项目。


之所以说它“不那么成功”,首先因为这个项目的规模还是太小了。它每年只能给年轻人提供7.5万个服务岗位,而每年美国有至少大约400万年轻人进入大学,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二。


另外一个我觉得AmeriCorps不那么成功的原因是,这个项目应该服务更多的更为创新的组织。AmeriCorps的志愿者服务的一些慈善组织是比较创新的,比如说“为美国而教”;但是大部分慈善和社会服务机构,其工作领域和方法都是非常传统的,例如简单地给弱势群体提供食物。不管在哪个国家,慈善领域相对于商业领域而言,都面临创新不足的问题;而商业领域因为利润驱使,总是在不断追求创新。


政府和基金会应承担更大风险


奥巴马承诺推动社会创新,所以他在国家与社区服务机构下设立了一个社会创新基金,用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成果并不显著。而且相比较于私人基金会的投入,政府投入还是不多——其实基金会投入也不多,因为无论是基金会还是政府,承担的风险都比他们应该承担的要少很多。


在美国慈善发展早期(20世纪初),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慈善家,其中两个耳熟能详:卡内基和洛克菲勒,另外一个你可能从未听说,而且即使很多美国学生也不熟悉——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Julius Rosenwald),他对美国的民权运动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罗森沃尔德成立了罗森沃尔德基金会(Rosenwald Foundation),但这个基金会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与其它组织不同的是,花光所有的钱并终结自己便是它的使命。罗森沃尔德认为,基金会如果一直生存下去,会让基金会的行事风格更加保守。卡内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经历了百余年之后仍然屹立不倒,而罗森沃尔德基金会花光了所有钱后,于1948年就关闭了。因此与传统基金会不同的是,罗森沃尔德基金会根本不用考虑自己的资产情况,从而可以做出更有风险的决定,并且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对待。


年轻人参与志愿服务最少


从2002年开始,我们开始持续研究美国人志愿服务的特点,根据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18-24岁的美国年轻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是最少的,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都比他们多,中间年龄段的会更倾向于参与志愿服务,而且参与时间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这样的趋势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很稳定。


可能的几种解释,首先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可能会从事一些非正式的、我们研究没有涉及到的志愿服务,例如参与一些网络组织。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可能因为教育程度的原因,更少参与志愿服务,我们有研究证实教育程度和志愿服务之间存在正相关;但是,即使是大学生,也很少参与志愿服务,原因前面已经提到了:实践机会少、生长环境安逸等等。


再者,这可能与慈善组织的选择性偏好有关:他们更倾向于吸纳有社会经验或专业优势的人去服务,而不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没有远见的——志愿服务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就像小的时候你的父母不要求你叠被子,长大了你也很难养成叠被子的习惯。


虽然这些年轻人可能没有太多专长和社会经验,但是作为慈善组织,你并不是纯粹的商业机构,你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他们的志愿服务习惯,并忍受由此带来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也在传达一些看似矛盾的信息:要求慈善组织专业化、高效率、学习企业的运作模式等等。虽然两者其实是不矛盾的,只要你能理解不同要求的背景和原因,但是因为目的性的不同,实际操作中还是很难做。


第三部门是社会创新的良好“试验田”


社会是一直在动态发展的,我们一直在试验新的方法来促进它的持续发展,美国的经验是,第三部门在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我们有商业组织,有政府组织,也有志愿和慈善组织,这样的第三部门则让我们的“社会实验”和“社会创新”变得更加容易。中国也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经验。


中国的第三部门才刚刚发展,任重道远。还有一些非常创新的慈善运作模式,比如说社会影响力投资。还以慈善教育机构为例,如果我拿了你的资助,我很有可能就需要按照你指定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但假如我现在的机构是一个社会企业,我就告诉你,你可以给我投资一百万,五年之内我就可以给你回报:一半回报是经济效益,另一半回报则是社会效益。当然你也可以投资商业企业来赚更多的钱,但是有一些投资人在有经济回报的前提下,会同样甚至更加看重社会回报。


这就是一种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的捐赠人就会像投资人一样考察我的运作方式,看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达成他想要的回报。如果符合他的期望,他就会投资并且帮助我完善以提高效率,而不是要求我彻底以另一套方式运作。这就是以取得社会效益为目的的商业。

发表于 2014-6-3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肆语,实话打击你一下,我看了个标题
发表于 2014-6-3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坐了个沙发和板凳
发表于 2014-6-3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我也不放过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匡石头


   额 其实你不用这么关照我~
发表于 2014-6-3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匡石头


    石头,你这个是赤祼裸地在打击。。。。。
发表于 2014-6-3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肆语,实话打击你一下,我看了标题,还看了第一段
发表于 2014-6-3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看了最后一段
发表于 2014-6-3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标题。。。。。
发表于 2014-6-3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了标题,也看完了全文。虽然不太理解,但模糊地感到好像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14-6-3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不明觉厉
发表于 2014-6-3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是冲着标题进来的,晕文字,所以自动绕开。。。
发表于 2014-7-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标题~~~~~~·
亲,能简单化吗?
发表于 2014-7-2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会不会以后也变成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唏嘘的猪肉佬


   猪哥,你们这是要组队打击我么~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霜晨老雁


   美国是公益做的比较好的国家之一。有很多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过他们的公益活动也有问题呀。他们也在探索,公益不管在哪里都是一个不断探索、尝试的过程呀~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小馒头


   其实,你可以不用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粉泡泡


   这是转载的别人的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俺是文盲


   主要是我们的程度还没有那么高~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巴山浪子


   前提是我们要有人家的那么高的发展程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3 19:24 , Processed in 0.0799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