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03|回复: 1

无锡文化(四)锡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5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锡麦田 于 2017-4-5 13:18 编辑

一样的江苏,不一样的江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无锡文化之

锡绣


(预告:为让大家在参加年会的同时,也能了解无锡文化,我们计划在年会上给有兴趣的麦友准备锡绣材料包,并邀请师父亲临指导,教大家学习锡绣,领略锡绣魅力。)

锡绣,江苏无锡地区刺绣的简称。无锡临近苏州,地处锦绣江南、太湖之滨,风光秀丽、人文荟萃,自古就是鱼米水乡,是江苏刺绣的重要产地之一。锡绣

发  展

锡绣早在200多年前即很有名,史志最早记载出现于明代中期。当时盛行的为“十字挑花”和“堆栈纱刺绣”。长时期中,锡绣一直以折枝花卉和图案装饰为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江南著名刺绣艺术家丁佩曾寓居无锡,她在无锡生活其间,身居闺阁,长期从事刺绣创作和研究,并利用“绣余清暇”之时不断总结经验,偶有所悟,即执笔纪录,“积久辄成篇帙”后来她将这些刺绣艺术理论整理成书,于道光元年(1821年)出版发行,这就是我国刺绣艺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著——《绣谱》。

在这部九千余字的著作中,丁佩首次提出了“齐、光、直、匀、薄、顺、密”七字诀,总结了中国刺绣的基本特点和创作规律,成为后人研究刺绣的理论基础。她还在书中写道:“昔年春日,舟过梁溪,斜照满山,风光成彩”。回家后,立即用“退红绒(浅红劈绒)参以牙色(似浅朱而略带微红),绣成遥山一桁“,只见“山椒新绿成林,溪中碧水鳞次”,连她自己也“顿觉耳目一新”,惊呼:“此画家所未到也”。这一段充满抒情意味的描述,表达了丁佩对无锡秀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出无锡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对艺术家的孕育作用。


「 锡绣传人赵红育《丝绸之路》」
              
比较苏绣

锡绣和苏绣是一脉相承的两种刺绣。
无锡是苏绣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所以从历史渊源来看,锡绣与当今苏绣是一脉相承的两种刺绣。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无锡早在2500多年前吴国设都梅里时,就已有刺绣服饰。

1897年,全国第一个民间刺绣教学传授组织“锡山绣工会”也是在无锡创立。但盛极一时的锡绣到了今天,其名声和境况却与苏绣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其由抗日战争后,锡绣和苏绣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苏绣走向了一条日常实用性道路,而锡绣则慢慢衍变成了欣赏装饰品。对锡绣历史研究十分深入的赵红育说:“无锡工商业飞速发展致使诸如锡绣这样的纯手工业淘汰非常迅速,而苏州至今还保留着大片刺绣的农村土壤。”今天的锡绣已经和绘画一样,是代表一种历史传承的技艺,保护它就是保存一种人类历史的印记。

「 锡绣传人赵红育《击鞠图》(局部)」

特  点

无锡刺绣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锡绣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单面绣、切马鬃绣、堆纱绣、戳纱绣、发绣、盘金绣、双面精微绣等10种绣法,其中切马鬃绣是无锡刺绣特有的传统绣法,而双面精微绣是锡绣另种特色针法,更使失传千年的中华绝技再次重放异彩。锡绣的针法更有多达30多种,正抢、反抢、平套、散套、桂花、刻鳞、乱针……让人不得不惊叹锡绣技艺的丰富多彩。

因为得到书画界协助,锡绣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了“阳春白雪”,也形成了“无画不能绣”的特点。无锡刺绣和书画艺术紧密结合,锡绣从书画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展自身表现题材和艺术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画无画不能入绣的“盛景”。锡绣的绣稿来源于书画,但它又不同于书画,多样的绣法和多变的针法让锡绣又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公益不留白,有你才精彩

十二周年,我们在无锡等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4-11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5 22:12 , Processed in 0.0657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