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造性的发展慈善?
探索慈善产业化之路……
如何创造性的发展慈善事业?慈善能否成为一种产业?
慈善坚决不能成为一种商业。
但慈善是否可以借鉴商业的某些有益之处,通过一些合理的商业模式,让慈善的影响更广泛,让慈善的收益群体更多。这应该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变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
商业流通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承认商业行为的进步性,必然性。不要把商业化一棒子不分青红皂白的打死。正当的合法的商业获利为什么不应该大力提倡?如果没有商业,没有利益,这个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只会倒退到原始人的状态。
我们做慈善,是不是就一定必须得高举无私道德高尚的幌子,把一切有益的商业行为都视而不见,都漠不关心,置之不理?我反而认为,有益的开创性的商业慈善,也许要比单纯的供血式的,永远无偿捐赠式的慈善更具有现实意义。
只要有利于慈善观念传播的,只要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只要有利于慈善群体扩大的,在合法的前提下,都可以大胆的尝试,可以创造性的开展。
这对我们自身是一种挑战,也会给我们带来创造的快乐。我们不是慈善苦行僧,我们也不是伪道德家,慈善应该是一件快乐与幸福满足的事情。如果因为慈善我们本身都陷入困境,那这种慈善还能走多久呢?如果我们自身一天到晚都觉得压力重重,都觉得疲惫不堪,那我们的这种慈善一定出现了问题,是需要改良了。
我们慈善的目的,是为了有益他人,给他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但同时也给我们自己带来快乐与满足。我不提倡纯粹的为了慈善而慈善,那久成了完成任务式的慈善。所谓做一点算一点,能做多少是多少,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仅凭一己之力,或少数几个人的力量,这点慈善的星星之火,是难以燎原的。
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如何能让我们这点星星之火,不仅仅是把这点星星之火去点亮有限的几个人,然后熄灭了。而应该是怎样尽可能的去传播,去影响,去引导,去点燃更多的星星之火,众人拾柴火焰高,慈善的火炬才会熊熊燃烧,生生不息,人们的爱心才会越来越多,慈善的日常行为也会越来越多,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可爱……
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慈善产业化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慈善既能有益自身,又能更多的帮助更广泛的群体。那这种慈善就会象滚雪球,越滚越大。
我们期待这样一种全新的,生机勃勃的,意气风发的,平常而又快乐相随的慈善新气象……
举报
逐步的了解了《感恩中国》、《爱心中国》以及《麦田计划》,相对于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参与慈善的国人可谓少之又少,但可喜的是,慈善的种子已经慢慢的播下了。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主动,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越来越自发的向往心灵的充实与满足。爱心慈善活动就是使人的心灵快乐满足的一种方式。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诚然如此,但慈善事业,在拥有一颗慈善的爱心的基础上,还是需要物质的基础,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要不就真的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一旦说起慈善的产业化,绝大多数的人就立马会想到“商业化”,甚至极端排斥的认为是利用慈善来挣钱,来达到商业的目的。其实并非如此,应该可以看作是利用商业来达到慈善的目的。
现在的慈善,大抵都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之所谓“学雷锋,献爱心”,“做好事,不留名”,好像这才是正规的慈善,这才是真正的爱心。而一旦沾上了商业两个字,就好像变味了,好像就不是纯正的慈善了。
思考中……慈善的产业化之路……
何谓慈善?
我认为就是在你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一己之力去做善事,有一颗慈善之心,去做有益他人,有益社会之事,同时自己得到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我们一直固执的认为,慈善是一种施舍,是一种单方面的给予,是一种高尚的无私的行为。其实未必尽然。慈善是一种付出,同时也是一种回报。
之所以要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因为人性是自私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尽己所能的去帮助其它人,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如果一旦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慈善将会成为一种负担,那样的慈善势必难以延续和普及。
但我们是否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
我们可以把慈善当作一种人生的投资。
慈善也可以是有回报的。当然我们所说的不是物质的回报,而是精神的回报,心灵上的快乐与满足。但我们是否能光冕堂皇的宣传慈善的回报,是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的事情。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慈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付出。
慈善是否可以成为一个产业?
我们大多数的慈善都是供血工程或者是抽血工程,都是把其余地方或者其它人的血液输送到更需要它的地方。但从另外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慈善更应该发展成为造血工程。
其实人性都有向善的愿望。
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都有做善事的意愿,只要有机会,而又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大部分人都愿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但为什么却一直难以形成气候,让大多数人的善心与善行都成为埋在心底的种子,一直未曾发芽开花呢?
我们的慈善体系有问题。我们的慈善方式有问题。我们的慈善观念有问题。
我们不能一直高举着无私利他主义的大旗,但响应者寡。
如果我们有一种方式,能做到在利己的同时利他,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我们不要漠视人类自私的天性,如果对自己有利的事,大部分人都会争着去做;如果对自己无利,只有极少数人会自发去做;如果既对自己有利,又能同时帮到别人,那大部分人和极少数人都会去做。
我们就需要找到这么一种方式。
我还是认为保持这样的一个纯民间的,无目的性的做公益好一些.
我个人做公益为了快乐自己,看我能力去帮助别人,
而且我的生活和工作是我的根本.
[em31][em31]
嘿嘿,个人观点.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5-2-18 15:55 , Processed in 0.0699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