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11|回复: 0

54岁老园丁远赴云南,他说:支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末,彝族新年假期还没结束。在云南丽江的中关村希望小学里,一个身形微胖的男人放眼望着寂静的校园。看来,这最后两天假期他还是得一个人过。


“库斯木撒,孜莫格尼!(新年好,吉祥如意!)”忽然,男人耳边响起稚嫩的童声,一回头,两个彝族学生正笑盈盈地看着他,手里拎着一条猪肉、一些荞面,还有一瓶酒。孩子们是特地来向他拜年哩!男人感动得鼻子都发酸了。


1.webp.jpg
杨彬与孩子们在一起

男人名叫杨彬,今年54岁,来自离云南数千公里外的江岛扬中,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就来到了这里。杨彬说,不仅是学生,这里的居民对支教老师总是表现出最大的尊重。他还记得,刚到云南那天,他叫了一辆滴滴车去学校,一路与司机交流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当知道他是来支教的,司机很是激动,硬是取消了订单,免费把他送到学校。“包括村上的人,认识支教的老师的商家,平时遇到老师去采购,都会非常的热情,往老师怀里塞吃的。”杨彬在微信里告诉记者,“这里的一切都让你特别特别感动。”


2.webp.jpg
杨彬正在授课

来中关村希望小学支教没多久,杨彬就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师资力量极其匮乏。“从学前班到五年级一共六个班,本地只有五个在编老师,并且汉语水平都不高,平时都用彝语交流授课。平时教师开会,普通话讲着讲着就不知道怎么表达,又会变成彝语,生活中这样的“双语”交流也是家常便饭。学校的硬件方面,政府通过资金投入已经很完善,盖的新楼,教学也有电子白板,实验室器材也有,教学设备也很多,就是学校的师资跟不上,像多功能教室,电子白板等等都是我来了之后才开始使用。”


3.webp.jpg


不仅如此,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的杨彬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学生们的畏难情绪。“教材全是汉语教材,高考也都是汉语,现在汉语对于他们而言就像一门外语,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仅仅局限于字词上。”杨彬说,孩子们用普通话讲不出完整的句子,上课他提出问题,无论怎么启发,孩子们都不愿意与他交流。为了改善这个状况,杨彬决定,“学习习惯要从头抓起。”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他带领孩子们一起读课文,听录音;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他要求孩子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他们走上讲台讲故事,积极鼓励孩子们上课时与他交流。经过半学期的尝试,杨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现在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啦!”孩子们的改变让杨彬充满了动力。


和杨彬同一批来到中关村希望小学的支教老师,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过年纪最大的一位63岁了,这么一看,我还是很年轻啊。”杨彬说,对于他年过花甲还到偏远地区支教的决定,家人都非常支持,只是老母亲有些担心,总觉得他在这边生活很艰苦。“其实一点都不艰苦。老师们每个礼拜也都会去县城采购,带菜回学校,保证每天中午晚上都有三菜一汤。当地中心校会补贴200一个月的生活费。很多人对支教有误解,其实支教不苦,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杨彬从前就是一名教师,多才多艺的他不仅教语文,还肩负四五年级的科学,“客串”信息技术老师,成立了学校足球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他的原计划是支教半年,但现在,他想延长到一年。他放不下这里的风土人情、景色如画,放不下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春节前后,我打算带老母亲也来这里看一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7 05:10 , Processed in 0.0833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