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25|回复: 17

【分享】一个曾经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自白(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肆语 于 2015-7-27 15:48 编辑

我有着留守儿童的自我封闭

——一个曾经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自白(上)

    这些话我从未对任何人说起,包括我的父母,我自认为应该给大家一个强大的形象来展示我有力量来保护身边的人。可直到被两位老培训师一眼看穿我内心深处的不自信,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被压抑和隐瞒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自己思考之前,甚至都没有发现。
    3年的留守儿童,4年的流动儿童(法律规定6-14岁为儿童时期)说是资深,算不上最资深,不过对有7/9的时间在这两个身份上面,也不能说体会不够深刻。
    97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父母带弟弟去了乌鲁木齐,我和奶奶在家生活,至此我成了“留守儿童”。当时还没有这个概念,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知道我父母不在家了,他们去了很远的地方,要很久才能回来,我不记得他们走的时候我又没有哭,也记不大清楚那几年我到底是怎么度过的,只有那么几件小事现在都还历历在目。
    第一件事是农村里经常开的玩笑。大人们经常会问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然后说你爸妈不要你了。以此为乐,乐此不疲。我也是被这么问过来的。我通常的回答是喜欢爸爸,因为小时候爸爸经常出家门,回来会给我带一些小玩具,妈妈一个人在家带着我和弟弟。这样的结果是我经常挨妈妈的打,而间隔能收到爸爸带回来的小玩意。所以那时候认为妈妈是不喜欢我的,不然为什么老打我呢?然而如果哪一天我的回答是想妈妈时,他们就会问,你妈经常打你,你想她干嘛?这个时候我也会犯疑问,我为什么会想妈妈呢?可当时我就是想妈妈了,当我说我就是想的时候,大人们就笑了。就这样,周而反复,乐此不疲。由于老妈和奶奶奶有些小矛盾,在农村基本上家家都有这个问题,所以奶奶也会问,问我想爸爸还是想妈妈,通常我的回答是都想,她会问我最想谁,当我回答最想妈妈时,奶奶会说你妈那么厉害,你想她干嘛?这个时候我会以为我犯错了,然后会很别扭的改口说想爸爸。然而等到上了大学才发现,其实妈妈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当时她一个人要照顾我们两兄弟,还要忙家里家外的事情,还要应对奶奶时不时的责难。这是我身上实实在在的案例,也是当时所有外出打工的家庭的最真实写照。抛开个人情感问题不谈,我们会发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受到的家庭和社会教育都是畸形的,不管是村里人说妈妈经常打我,还是奶奶说妈妈厉害,都在无形之中疏离我和妈妈的关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父母过年回来的时候,最开始的前几天我是不敢到妈妈身边的,这也造成了老妈对于我到现在都还有愧疚,而当我明白这些的时候,十多年已过。第一个问题:家庭和群体教育畸形。
    第二件事是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里玩,通常我也都是一个人玩,由于小时候我比较内向,所以很少也不敢去找其他小朋友,一方面是性格,另外一方面如果我出去玩,回来晚了或者衣服脏了,奶奶会骂我或者打我。这并不是因为奶奶对我不好,姑姑或者叔家里给奶奶的好东西,她都会留给我吃。是因为农村里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这样,家长不会有很多的耐心去告诉孩子怎么做,只会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让你不敢再去这么做,这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或者骂,而这个方式一直传承了下来,上一次我回老家,依然如此。这使我有些事情并不敢告诉奶奶。记得当时我手里拿着一把小铲子在切草(很多农村小孩子都这么玩,因为没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娱乐,只能自己在周边挖掘),突然切草的那只手方向偏了一些,小铲子的一头穿过左手大拇指加盖扎进了我的肉里,刚扎进去并没有什么感觉,所以下意识的我就把铲子拔了出来,拔出来的那一刻我就看到,铲子尖带着血,接着我的大拇指变成了鲜红色,然而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哭,也不是去看医生,而是如果奶奶知道了怎么办?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地方擦掉了铲子上的血迹,因为我怕奶奶看到会问,而她知道了很有可能会骂我。然后把地上滴的血用土盖住,自己找了一块土捏碎包在拇指上用右手死死摁住。做完这些之后,我也并没有去找奶奶,而是自己找了个地方默默流泪,直到吃饭的时候才擦干眼泪回家。虽然吃饭的时候我极力隐藏我左手的受伤的事情,心里还庆幸亏受伤的不是拿筷子的手。但我想奶奶还是发现了,我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处理的了,不过她并没有责怪我。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奶奶都会责怪我,但对于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当时的我只知道如果做了不好的事情,能不让奶奶知道就不让知道。第二个问题:自我认可和自我表达严重不足。
    第三件事情是关于一件小玩具。我们家和我大伯家是邻居。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比我大,一个儿子比我小。记得当时好像是他们家儿子也就是我堂弟拿了我一个小东西,我去找他要,但他说没有在他们家,当时我就哭了,一直哭闹,具体的情形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我大伯揪着我的耳朵把我从他们家堂屋(就是现在所说的客厅)里扔了出来。当我还想再进去的时候被奶奶拖着领回了家。还有一次是他们家招待客人,本来说好让我去的,结果不知什么原因最后又不让了,我一个人躲在我们家和他们家交界的地方哭,当时已经天黑了,最后是奶奶听到了我的哭声,把我领了回去,奶奶还因为这件事和大伯家里人生了一次气。虽然现在想来还有些气愤,但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除开个人问题不说,农村的小孩子实在太多了,大伯家里三个,本来就已经够折腾了,现在又加上我,事情更多,要种地,还要管家里,事情每天都有很多。照顾小孩子,很不容易,况且小孩子那么多,根本顾不过来,自己家的小孩子照顾本来就是麻烦事,再去多照顾一个弟弟家的孩子,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负担。第三个问题:家庭关怀严重缺失。
    第四件事情,小朋友会经常和其他学生打架或者有矛盾,这是经常的事情。虽然我比较内向,但总要去上学,去接触同学们,在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些问题发生。我是属于那种能忍就忍的小孩子,而且我也不喜欢和谁有矛盾,大家都和和气气,快快乐乐的最好,所以一般我不会跟人起矛盾。但有一件事情没有办法接受,那就是有其他同学说我没人要。一般有什么事情我不会告诉别人,因为我知道父母不在身边,没人能保护我,所以要忍让一些。但是一旦有人碰触到我的痛点,我会奋起反击。这样的事情有过好几次,老师问我们为什么打架,我不说,奶奶回家问我我也不说,因为好像说出来了,我就真的没人要了......那时候社交圈极小,除了大伯家的孩子,很少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即便是一起,也是大伯家的孩子带着我去的。所以很多的事情我都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不管谁怎么问,都不会说。第四个问题:内心极度封闭、性格孤僻。
    第五件事情要说说我和弟弟的感情。在弟弟跟父母去乌鲁木齐之前,我们两是村里的模范兄弟,不管干什么都是一起,你在拐角看到了我,那我弟弟一定在后面,如果我哭了,弟弟一定会哭,如果他哭了,我也一定会哭,没有缘由,我们两个虽然差了两岁,但完全没有任何的隔阂,爸爸给的玩具,我们从来都不会争抢,家里买了好吃的,父母也从来不用担心分配不均引起矛盾。这是全村任何一家的兄弟姐妹都比不上。隐约记得弟弟要走的时候我们两个在一起哭了好久。后面弟弟回来了,然而一切都不一样了。最直接的信息接收是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在乌鲁木齐弟弟说的是普通话,而老家的河南话,他已经全忘了。开始我见到弟弟比较兴奋,并没有在意,但慢慢的发现,他说话和我们并不一样。平常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每次都会用他说话的方式来排挤他,久而久之,我也开始认为弟弟跟我不一样了。从此,我们之前的那种亲密感渐渐消失,关系也慢慢疏远了。然后是生活方式,弟弟在乌鲁木齐的生活和家里有很大差别,他在城市里接触的小朋友们,玩的、说的、穿的和我们都不一样。弟弟会叫那些跟爸爸妈妈年龄一样大的人叔叔、阿姨,而这时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我们都是按照辈分来叫的:达(音是这样,就是叔的意思)、婶子、大爷、大娘、爷、奶等等,统称“叔叔、阿姨”是绝对不行的。然而那时我们还小,并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只是单纯的觉得弟弟和我们不一样。就这样我们一点点疏远,而后我经常用哥哥的语气来教育弟弟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就好像其他家庭里哥哥做的那样。这中间出了一件事,有一次我们几个小朋友坐在河坡上聊天,忘了弟弟说了什么,我推了他一把,那是个斜坡,弟弟在我靠下面一些,在我一推之下,弟弟顺势落到了河里。河里有水,还好弟弟抓住了河边的植物,当时我吓傻了,呆在了余地。另一个大一些的孩子赶紧跑到河边把弟弟拉了上来,弟弟的裤子全湿了。天气比较冷,然而我怕回去收到责备,就让弟弟把裤子脱下来拧干,不过还是湿的,然后大家慢吞吞的回家,我当时只希望弟弟的裤子能快点干。在回来的路上我做了一个至今让我悔恨的事情,我鼓动其他的小朋友们,说弟弟是被我们之间最大的那个小朋友推下去的(就是救弟弟的那个),因为他的年纪最大,而他也笑着承认了,没想到的是,其他小朋友也都这么说了。回到家,还是被发现了,妈妈问我们怎么回事?我和弟弟都说是那个大一点的小朋友把弟弟推下水了,其他的小朋友也这么说,妈妈去找那个最大的小朋友的家长理论,结果任那个小朋友怎么解释,都没有用,他被毒打了一顿。那时候只是害怕被责备,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只有深深的悔恨和内疚。这也体现了三人成虎的恐怖力量。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就是另一个大的问题:感情割裂和人格缺失。
    这几件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以后我也不会忘记。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虽然这些事情至少过去了16年,但它们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小时候在家的自我封闭到现在都没有克服,现在有什么事情依然不会对任何人说,包括父母,别人总认为我很成熟,其实我是把自己封在了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如果一件事情没有8分的把握我宁愿让机会溜走也不会尝试说出来。我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候即使感觉在强烈,也会去想,忍忍吧,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在集体中,如果不是自己的经验丰富或者有足够的信息量,我是绝对不会表达自己的建议的,即便我认为这个建议可能会很好。原因很简单,我怕别人给的否定,在我看来,别人的否定,会被识别成我做错了的信号,否定就好像是小时候家长给的责备,而这一点是我想极力避免的。但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自我封闭。其实我很想得到别人的关心,只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怎么说出来,所以我尽己所能去关心别人,希望别人能注意到我,但由于不知道如何去做,又担心自己的行为会适得其反,而陷入矛盾。就这样在自我封闭和自我压抑的怪圈中无限循环。
    00年我也随父母去了乌鲁木齐,自此开始了流动儿童生涯。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审视自我之后发现的问题,经历虽然都已过去,但长远的影响已经慢慢出现。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经历,可能他们不知道如何写出来,但每次聊到这些都会有共鸣。这都是留守儿童实实在在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说出来是让大家多一份了解,也多一份理解,同时给他们多一份关注。
发表于 2015-7-2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看完每一个字,抛开别的不说,你写得很坦诚。有的一些经历,你有我也有,有一些,你有我也有。
中国儿童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儿童,大多还是这样一种现象。虽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媒体有这方面的意识,个人也有这样方面的意识,国家更有这方面的意识,可终究是意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实际行动少之又少。
发表于 2015-7-2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属于留守儿童,也不属于流动儿童,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儿时所经历的,会影响一辈子!
发表于 2015-7-2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现在是在类似于辅导班的机构上班,所以能接触到很多孩子 ,有个别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情况,爸妈都在外地上班,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感觉还可以吧,孩子还很听话,也很认真学习,想来是家长教育的可以,听欣慰的。
发表于 2015-7-22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并不只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问题,是农村普遍的教育方式的问题。

我从小和父母在一起,也照样存在你说的部分问题。农村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无非“不可以做哪些事”、“按吩咐干活”、“安心上学”、“不惹事”。如果你很安静很听话不淘气,那么一天和父母也不会说上几句话。

而且农村上初中之后,偏远山区是小学五年级开始,因为学校离家太远,就在学校寄宿,一个月才回一次家,等于普遍从10-12岁左右开始已经和家庭割裂,基本也和父母没有交流的机会。

当打工大潮兴起,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出现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严重。留守使原本缺乏的交流变成缺失,流动使外界对儿童心理的冲击加大而他们的父母并不一定懂得如何保护。

我不是来唱反调的,我是想说农村的小学教育是一个大课题,留守儿童只是一个典型和窗口,城市的中小学教育目前明显处于失衡状态,政府投入不足,流动儿童的教育处于不平等地位,解决的出口是学校和师资。

总之留守和流动的根源在于时代的跃迁、社会的急剧变化,但是在任何时代,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大多取决于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价值观。要想留守和流动儿童的问题得到缓解和解决,只能祈望社会进步国家强盛以及我们这一代人对待孩子的态度。
发表于 2015-7-22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是非常认真看了您的每个字和每件事,其实您也得救了,而且您也是幸运的因为您还加入了爱心组织,您的心中还是有爱,而且你还在播洒爱,但是很多很多的中国式农村家庭,能有多少能知道爱,凤毛麟角,所以还是要让我们的爱传递给那些孩子,非常感恩您的文章分享,心中有爱,就像太阳一样会会驱走他们心里的黑暗。只有学会助人为乐才能治疗一切心里的问题。
发表于 2015-7-22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帖子不属于灌水型。
我至少花了30分钟才看完,还准备再看第二遍。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应该在想我们能做什么,在当前中国,这是一个社会化问题,而且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留守儿童,麦田资助的孩子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或孤儿。
发表于 2015-7-2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留守儿童又咋了,你现在不也是长得白白嫩嫩的小鲜肉吗?你现在不也是心智正常爱心爆棚的高大帅吗?
发表于 2015-7-22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以前上小学,上初中,读高中那会,我一直都是很羡慕班上那些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不在家的同学
因为那时候我觉得他们好自由,放学回家没有爸爸妈妈管,想出去玩就玩,不用天天被念叨
发表于 2015-7-22 1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也看到了一些自己儿时的记忆,看完心里一梗,可能有些地方有了共鸣。
发表于 2015-7-2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帖子我想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用自己的实例来呼吁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写出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让更多人多一份了解,多一份理解,很棒的帖子。
农村的教育的确不是打就是骂,因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看到别家小孩不是挨骂就是挨打,我很庆幸我是生长在一个和睦家庭,虽然也是在农村长大,但并没有受到农村的待遇,真诚感谢老天待我不薄!感恩父母!
发表于 2015-7-2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是目前中国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必将越来越烈!
发表于 2015-7-2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认同,留守儿童对其成长,绝对是有影响的!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如能多些精力放在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上,对于孩子定能受益终身!
发表于 2015-7-2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出生到长大,那些我们成长的经历和生活的痕迹都留在了我们的潜意识里。有个心理学者说,影响我们一生的是六岁之前的潜意识。直面我们的历史,自我总结,这就是一种领悟。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历史,我们经历的也是一种财富。 平时和给妈妈 爸爸 弟弟一个电话,和弟弟多一些互动,回家的时间多陪陪奶奶,面对别人和你不一样的意见要敢于说出你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心目的肆语,是一个温暖,有能力,善良的青年。
发表于 2015-7-2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非常真实,其实不止在农村,而是现在全中国都存在的问题
发表于 2015-7-23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感受,但目前的体制难以改变现状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又看了一遍帖子,修改了一些句子和错别字。关于大家提出的问题和所描述的现象,我无法回答。因为即便是对留守儿童生活有着思考,我也不知道具体解决的大道在哪里,只是把问题陈述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这是共识。这个身份给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会一直努力去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自己之前过得不好,所以要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2 16:30 , Processed in 0.0767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