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99|回复: 1

再回首,麦田乡土课程观摩及现场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8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麦田乡土课程 于 2017-4-18 16:10 编辑

再回首,麦田乡土课程观摩及现场研讨会
每一场活动,都需要一个活动背景
伴着春天的脚步,乡土课程也在进行着。在各伙伴学校及老师们的努力下,乡土课程陆续开展起来,并取得一定进展。在课程探索实施过程中,大家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碰触到了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家将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麦田计划与禾邻社定于2017年4月10——12日在河南信阳举办乡土课程现场观摩及研讨会,邀请各位在伙伴学校实施开展乡土课程的老师们莅临参加。
活动一览表,先睹为快
  
日期
  
  
时间段
  
  
安排
  
  
4月9日
  
  
晚上
  
  
相见欢
  
  
4月10日
  
  
上午
  
  
信阳茶文化课分享
  
  
下午
  
  
雷山茶文化课
  
  
4月11日
  
  
上午
  
  
郝堂叶子课
  
  
下午
  
  
乡土艺术课程本土化研讨
  
  
晚上
  
  
“我的家乡”主题茶话会
  
  
4月12日
  
  
上午
  
  
乡土课程机遇和挑战讨论
  

很高兴认识你,朋友,请多多指教!
来自四川、山东、河南、萍乡、北京、上海、广东、河南等地的老师、同行、合作方相聚一堂,天南海北话乡土。
郝堂的包打听佳佳为我们介绍村子与她的故事,赵老师简单分享他对茶文化对乡土课程的看法,而这只是简单的开场。
两个认识不到一小时的人,在乡土课程这共同联结下,能有啥碰撞?彼此认识,了解你的名字、来自何方、还有你那里有名的特产……当聊到家乡特产的时候,几乎每位老师都停不下来,不过,也能理解,都是一群热爱家乡支持乡土课程的人,怎么可能停得下来呢?
随后,进行的近下来的三天分工。豌豆巧妙的设立了三个小组:板栗焖鸡、信阳毛尖、剁椒鱼头。流动性的对应统筹组、文案组、后勤组,让每个老师都深度的参与到接下来这些天的活动,值得点赞。
(所以,下面的内容基本上是来自小组的记录,我们是做后期的整理和完善,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小组的分工合作、观察,取长补短,从不同的视角,更深刻的看到课程设计里面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170418155843.jpg

第1天:从课程设计到落地实操
1、赵老师讲茶文化课程(前方高能,干货出没)
雷山小学茶文化课程定位为小学高年级地方课程。
课程旨在利用本地茶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对茶的种植、采摘、制作以及茶艺等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劳动和交流,了解信阳地区茶文化,体会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本地乡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通过茶文化课的开展,培养了老师的课程意识,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上茶课的孩子比原来更加自信阳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充实、自信、成就感。老师力图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富有满足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劳动、品味、阅读、探索的过程中享受自然与生活的馈赠以及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快乐。
通过现场的小组讨论,得出茶文化课和乡土课程的共同之处在于课程理念、目标、教师观和流程。
说到课程开发的初衷,赵老师请卢璐老师上台做了详细解答。卢露从自己的一个想法---找自己的根,到她的团队的乡土课程的研发,我们应该知道长长的路上饱含着许多辛酸,但是,她们的团队一只坚持着摸索着前行,这里特别提到我们80、90后的乡村教师,我们承担着将乡土传承下去的重要责任,让我们明白自己来干什么,来抱团取暖,来找自己的定位。
最后关于对课程的认识,小组用关键词来讨论和展示讲解,赵老师一一点评并归纳,又从一个个词去分析甄别,最后保留了课程的五大要素:目标、内容、主体、过程、评价。
IMG_20170410_091751.jpg
(赵老师分享现场)
2、课程展示
  
流程
  
  
内容
  
  
品茶
  
  
品尝信阳毛尖、红茶、绿茶
  
  
学生从色、香、味三个方面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比较三种茶的不同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了解茶叶来历、品种、茶叶产地、茶叶制作、茶叶作用、茶叶分类、茶叶民俗。
  
  
交流分享
  
  
茶在生活上的意义。现在它意味着什么?是否清楚茶艺的传承在什么?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反应出不同的文化。
  
  
通过茶具的历史溯源,可以拓展出更加阔的视野空间。只有信阳的水才能泡出好茶,为什么?乡土课程就是要让孩子们在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到水质、PH值、矿物质等等上的再认识,进一步明白乡土的多元化的来源。
  
  
通过多元化的开放教育方式,进一步深化“乡土教育”。信奉一种理念“一切皆有可能”。信奉的是一种生活,在于孩子们对家乡的理性了解。
  
  
让孩子自己去认识,才是最好的方式。为什么该子没有问题,孩子不能说出答案,如:光、圆、细、直、多白毫,在孩子眼里都是相对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在于什么,标准让谁去制定,在于孩子们自己认识能力,在于孩子们自己的看、触、嗅,运用对比、实践、体悟让孩子们得到更多认识。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还原到生活。
  
  
启思。孩子们的价值观在我们大人的认识中,站什么样的地位。开放的教育,我们怎样定位,老师和学生在开放中的百分比为多少?学生的主体具体显示在哪里?都将是我们进一步需要思考的。
  

IMG_20170410_140204.jpg
(茶文化课上)
第2天: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早饭后,老师们相约乡建院门前集合,由姜佳佳带着大家欣赏雨过天晴的郝堂。
八点半,大家齐聚在郝堂小学的升旗台前,背靠操场,面朝教学楼,杜娅和李晋雯老师带着80位可爱的一二年级的孩子们,为大家呈现了两节有趣的乡土课程——植物笔记之叶。从与树叶的古诗切入,了解树叶的结构,学生找树叶、画树叶,户外的授课方式开启了学生的活力,和自然更加的亲近。
风采篇章IMG_3169.JPG
IMGP1289.JPG
(画树叶的学生,亲切的卢璐老师)
散场后仍在认真做笔记的陈兴国老师.JPG
(散场后仍在认真做笔记的陈兴国老师)
课后,在郝堂小学办公室,大家围坐在一起,对于这两节课,进行评课。
首先,由两位老师分别就本班乡土课程的开展情况和本课的设计做简要的说明。紧接着,大家对于这两节课发表自己的看法。
节选如下:
  
陈兴国老师说,两位老师对这两节课的各环节安排的很好,渗透了自然教育,引导孩子不要伤害花草,由诗歌引入等,让大家感受到乡土课程可以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值得点赞的。
  

  
肖莉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1、进行乡土课程是边观察边记录,还是先观察再整理,如果是自己将要进行的玩泥巴课,怎么做?2、自己的课堂上,总会担忧打开孩子思路后,收不回来怎么办?
  
杜娅老师说了自己的看法:1、视情况而定,就观察叶子来说,边记录边观察可以避免孩子遗忘观察细节,而玩泥巴这类课,边玩边记录是不可行的,可以先玩在回忆整理记录。2、乡土课程就沿着他们感兴趣的方向走,回不来也没关系,玩得开心就很好。
  

  
卢璐老师总结说:大家都提到这两节课的设计上是很完整的。但是由于人数的阻碍,造成了老师累,建议一二年级要分开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时间,老师引导后也要知道孩子实际的反应情况。面对人数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上要用设计性思维进行简化。
  
接着卢璐老师领着大家将乡土课程内容的简化为观察、记录、体验、分享,而观察、体验应真实的。那么老师如何设计内容、如何选择内容,要有自己的选择,乡土课程教材用的时候也可以更灵活。
  

  
许瑞皓老师说:自己跟孩子交流时,只会引起开头不会设计结果,所以和孩子的交流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而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是单向的,没有接收到孩子的反馈。建议在乡土课程中,老师要走出学校,转换角色,不以老师的身份与孩子交流。要注意孩子喜欢的点。
  

  
赵志雄老师说:对于老师知识的传授是必须的,但不是唯一的。这两节课中,注意到很多孩子对寻找四五叶草特别感兴趣,那么,老师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带着孩子寻找四五叶草。课程内容的设计要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建议老师可以了解一些观察游戏,助力教学。并着重提到目标,目标的设计,要知道如何转化为适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思考乡土课程的各环节的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课堂上提到规则时,要规范和具体。目标要有推进。比赛可以调动孩子的兴趣。绘画也是孩子的一种表达。老师在引导孩子时,不要只举一个例子。课堂中老师将叶说成树叶时,限定了孩子对叶范围的认识。手法都不重要,方式不是目标。
  

(今天的文案组太认真了!!!)
下午两点,大家再次相聚乡建院,在卢璐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乡土课程研讨,进而分小组设计了一份为期一年的乡土课程,新的成果产出,在场的老师纷纷表示回去后做的更好。
QQ图片20170418150034.jpg
QQ图片20170418150044.jpg
QQ图片20170418150059.jpg
QQ图片20170418150052.jpg

八点,大家在岸芷轩进行分享活动,直至深夜。对于一天的学习,大家都感到紧张而有兴奋,收获很多,希望可以借鉴到自己的学校。
陈兴国分享酵素.jpg
(陈兴国老师在分享酵素制作和作用)

第3天: 乡土课程的机遇与挑战
1、圆桌会议开场
豌豆介绍了禾邻社与麦田的合作以及自己为什么要做乡土课程,关注人与自然,让孩子做有根的人。
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人大主席禹明善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与郝堂村的建设初衷。
QQ图片20170418150019.jpg
2、引入今天的研讨主题——我与课程
   赵老师请每位老师畅谈自己为什么要做乡土,对乡土的理解,以及自己与课程的关系。针对这个主题,最先发言的肖莉老师谈到:自己作为学校以外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是想寻找契机,让学校老师有激情的去做一些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事。来自安徽马郢计划的许老师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是一个没有根的人,做这一切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做个有根的人。商丘的朱珍慧老师更是饱含深情的谈了自己对乡土的认知就是想让孩子们弥补对乡土的缺失,激发孩子对身边事物的了解,让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郝堂的杜老师更是真实的道出了自己对乡土的理解就是了解大自然,让自己在教授过程中得到锻炼。
禹书记激情澎湃的谈到乡村教师的幸福在于能够更加简单、宁静、专注的关注自身成长,在自己思想主导下活着,所以做乡土也能培养孩子的主体素养,可以从社会变迁个教育本源来认识自己与课程的关系。
赵老师把在场老师通过地域分组,探讨问题:做乡土课程到目前为止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有老师提到是高年级孩子的兴趣难以调动,有的孩子提出不知道怎样调动家长参与进来,提高对乡土的认识。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老师们在课程中都在思考怎么做能做的更好,让孩子收获更多。
自由畅谈共同解决问题的研讨过程是愉快而短暂的,在赵老师的总结和豌豆的照片分享下,我们为期两天半的麦田乡土课程现场观摩及研讨接近尾声。乡土不仅仅是传承,更多的是创造。
写在最后
两天半研讨交流,我们看到了雷山小学和郝堂小学扎根本土的乡土课程,也听到了来自不同地区同样是奔着乡土课程学习而来的伙伴的不同的声音,也有专业的禾邻社和天下溪给予我们的引导和指导,每个人的观点在空气中交流、碰撞、融合、重新生成,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乡土课程的种子,必将健康萌发新芽,更加顺利的成长。
我们的合影.jpg
发表于 2017-4-1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最最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5 12:32 , Processed in 0.0813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