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麦客中心 于 2017-5-3 15:51 编辑
召集人三班的那些内幕,吐血分享 ——第三届召集人培训总结
一、本期培训学员反馈(满分5分,一共收到32份反馈) 所有环节的平均分为4.27分(第二届召集人培训的平均为3.60分)。
二、学员反馈 (一)学员投票收获最多的三个环节分别是: 私董会 开放空间 召集人的自我成长
(二)截取部分学员对导师和协作者的评价: 1、种子能及时在交流意见冲突时,协助解析,澄清,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内容,对召集人的培训也保持到了重视度。种子的公益高度,还有对公益的认知,让我感触颇深。希望分组讨论的时候也能够参与进来。
2、 感谢翠湖,让我对于大麦田的现状和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语言生动,逻辑清晰。非常的阳光开朗,对召集人的一些问题能够给到反馈和建议。暖场效果有限,重点不够突出。
3、开开设计思维缜密,氛围营造浓郁,知识储备深厚,始终保持笑容。小个子大能量;大将风范。培训控场能力有待加强;在态度语气方面如果再柔和一下就更棒了;建议夯实培训前期工作。
4、张军很会引导,能很好把控会议的全局调动所有人员的情绪;幽默风趣,客观;主持角色很中立,引导和讲解很到位;希望张军老师的语速能慢一点点哈哈哈。
(三)截取部分学员分享的培训中印象最深刻的信息点/知识点: 1、喜欢贝尔滨测试,通过测试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更有方向内容的提升自己。
2、私董会让我耳目一新,从中学习了太多的方法,还有在团队问题解析环节中得到很多启示。 3、通过与各优秀团队召集人沟通,得到很多启发,对如何做基础宣传,如何筹款等都有更新的认识。 4、召集人的定位,怎么样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如何筹款。
5、从参访启创了解到关于夜青的事例,对我今后处理麦苗班的少年有很大帮助。 6、学习到了一些开发项目的方法。 7、认知行为探究(问题解决方式),公益再生循环链(知识点)。 8、对召集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项目运作有了更多不同的思路和见解。 9、从灌输式到开放交流式,效果非常好,大家受益也明显提升,感觉可以引入更多专业管理工具帮助团队及召集人成长!
三、培训总结 本期的培训学员共32人,来自23个不同的分社/团队召集人和管理团队成员,9位总社全职。
培训为期2.5天,从内容上分为五部分:
一、麦田的现在与未来;
二、问题探讨与解决工具的体验(私董会、开放空间); 三、召集人的自我成长; 四、团队自主特色项目分享; 五、机构参访。
(一)重新定义召集人培训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如何确定,往往离不开学员的培训需求。总结了前两期召集人培训的经验,麦客中心逐渐更清晰了召集人们参加培训想要获得什么: 其一,表达的需求(问题表达、情绪表达); 其二,问题解决的需求(团队问题、召集人角色带来的问题等)。 明确了参与者的这两大需求后,就对培训目标设置有了思路。 一,给予学员充分的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二,提供问题解决的工具(私董会、开放空间),但不是标提供准答案。 学员需求从参与者角度出发设置培训目标的重要因素,另外,还应该从主办方角度出发(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本次培训大麦田对学员成长的目标。例如,参与者全局的视野看待大麦田与团队的问题;开拓团队的项目思维;明确召集人的角色定位。
(二)这次的各环节是如何设计的? 1、麦田的现在与未来——回应“提升参与者看待大麦田与团队的问题的全局视野”这一目标。 时间上,将该环节放在第一个,因为一个全局视野可以帮助参与者在整全视角下去思考局部的问题,或者说在思考个体/团队/局部问题时(后面环节的问题相对而言都是局部或某一层面的问题),不脱离全局、大麦田。这就好比我们读一本书时,应该先通过读目录读前言来纵观全书,然后再一章章的去细读。
2、私董会、开放空间,都是问题探讨与解决的工具——回应“给予参与者表达与问题解决的时间与空间”的目标。
因为这是参与者从自身出发的真实需求,所以时间上必须充分,因此这块给予整场培训一半的时间。私董会是聚焦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开放空间则是多个问题可以被同时关注和探讨。而这两个环节都要求了参与者的高度参与,比较费神,因此分别放在两天里完成。
3、召集人的自我成长——回应“明确召集人的角色定位”的目标。 召集人的角色对麦田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对于这个角色,大麦田没有共识,不同的团队对召集人的定位也各不相同。这一环节的设计逻辑是:召集人应该是什么样(岗位职责)→我(具体到每个召集人)目前是怎么样→我怎么做可以从“目前”走到“应该”。
4、团队自主特色项目分享——回应“开拓团队的项目思维”的目标。 设计这个环节的前提思路是我们认识到: 其一,“团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项目/活动发展来推动的”, 其二,目前越来越多的团队项目重心转移到深度助学,有开发自主特色项目的需求,但又无从下手。
因此我们找了在不同的角度有亮点的项目来做分享。扬中的“皂亮未来”,开创了走社会企业全新路径,让我们看到做项目的另一种可能性。北京分社的“文心学社”,如何联动全国分社来做自己的项目,将项目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各地。北川行动组的“五色羌绣”,很好的以羌族文化、当地乡土民情为教育的切入点来设计项目,同时也有特别整全的项目设计的思维。
5、机构参访——回应“开阔参与者公益视野,了解行业动态”的培训目标。
不仅要能低头做事,还能抬头看到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同时学习别人的经验。当然,这是对于召集人们的更高的要求。
(三)如何推动培训后的参与者行动 麦田的所有线下培训都有两个终极目标: 一、人员关系深度链接; 二、推动实践,以行动推动团队发展。
因为麦田里许多人有自来熟的基因,所以人员关系链接相对第二个目标来说要容易做一些。而知识如何转化为实践,才是培训最难的地方,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大家所“痛恨”的——作业。 这次召集人培训课后作业的设计,准确的说是培训考核机制,做出了不少调整,糖果与棒子并用。
file:///C:\Users\ADMINI~1.SUD\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9EE.tmp.jpg 上图可以看到, 1、考核采用打分制,满分100分,考核出勤率、参与度/投入度,以及作业(占比最大); 2、前三名设置了奖金奖励; 3、前三名保留第四届召集人培训的名额; 4、完成作业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未完成作业的参与者,会影响后期参加培训的机会。 而作业的内容也做了调整。以往请大家写培训总结,到现在的请大家记录实践/行动的过程和效果,更聚焦在行动层面了。
四、培训决算
五、未参加的召集人的福利 以下课程环节拍摄了视频,快下载来看看吧。 1、麦田的现在与未来 2、团队自主项目经验分享 3、召集人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成长 4、团队问题探讨的结果(开放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