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很多次贫困学生走访,亲自走访过的学生也不下一百多名,所看到和听到的已经很多了,对这些事物也许不再敏感,甚至有时几乎不愿再去看那一张张由于贫困而茫然的面孔。但这次走访,仍有一些场景如鲠在喉,不能不说,希望大家能共同思考,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这次走访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一家子,另外就是小杨俊忧郁的眼神。
一、瞧这一家子 
这是一家七口人,奶奶半瘫,已经不能站起来,父亲有间歇性精神病,发作起来会打人,母亲是聋哑人,站着的两个孩子叫田月琴和田月梅,是我们走访的对象。两姐妹都读小学一年级,姐姐留了一级,这两个孩子由于营养不良,都不长个。家里几乎没有收入来源,靠亲友的接济生活。

这是他们住的房子, 
这是伙房,一家人一年吃的肉也许就在那挂着,不知是哪个好心的亲友接济的。 
这是田月琴,穿的一双鞋子已经张口.

田月琴和父母一起合影,在不知道她父亲是间歇性精神病之前,我甚至有些生气并戏谑地嘲问他父亲:“现在已经有四个娃了,还想生几个?”他回答我:“生不起了。”我逼问:“生不起还生这么多?”他说:“她要生出来,我也没有办法啊!”我顿时无语。 


我注意观察这长得白白胖胖的小弟弟,他也在转动灵活的眼睛看我。我多希望这些孩子能健健康康,远离父母所带的一切疾病,能有一个受教育的机会,远离父母的愚昧,长大成人啊!但,这只是一个愿望吗? 也许,过不了几年,这家庭还会这样吗?孩子越大,她们做知道的事就越多,生活给她们带来的压力将会凸现出来,疾病、生活、家庭……她们的将来是怎样的呢?她们的明天会更美好吗? 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我们已经做了一点点,但我们能做更多吗?即使我们去做了,会有效吗?谁能告诉我们答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