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97|回复: 25

请理解我们的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3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寞书生 于 2011-11-14 16:22 编辑

这次活动,听几个女士议论,说我们受捐的学生面无表情,连个谢谢都不说,显得很冷漠。
我作为学生的老师,感到很惭愧,人家千里迢迢地赶来捐款捐物,我们应该热情洋溢,或者感激涕零才对。可是我们教师对这些孩子的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做得不够。我先检讨。
话又说回来,我们成天在应试教育的魔爪下被逼的喘不过气来,教师与学生其实都很苦脑,除了考试内容,其他真还没顾得上。
其二,我们三个受捐的孩子都是第一次见过这种场面,而且其中两个刚刚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离去的惨剧,另一个的父亲正瘫痪在床,全家人都是愁容满面。本来就都是常年的留守儿童,都是跟着老人长大的野孩子。从来都是他们交钱给别人,从来没人送钱给他们。这许多的因素加在一起,就有了三个孩子今天(不对,是昨天了)不尽如人意的表现。
但是,我观察到,其中我的学生,在接受完捐助跟东营的一个孩子拥抱的时候,脸涨得通红,眼里含着泪珠!谁说他们不知道感恩,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
发表于 2011-11-13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他们不知道感恩,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
发表于 2011-11-13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衷的感谢在心里~~包容一些。三个受捐的孩子都是第一次见过这种场面,而且其中两个刚刚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离去的惨剧,另一个的父亲正瘫痪在床,全家人都是愁容满面。本来就都是常年的留守儿童,都是跟着老人长大的野孩子。从来都是他们交钱给别人,从来没人送钱给他们。这许多的因素加在一起,就有了三个孩子今天(不对,是昨天了)不尽如人意的表现。
发表于 2011-11-13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心的人们,请不要责怪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吧,老师们辛苦,孩子们辛苦,他们比咱们苦。
发表于 2011-11-13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他们不知道感恩,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

是的,孩子们是知道感恩的,只不过他们长期在一个比较小的环境下成长生活,接触的事物比较少,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境~!
发表于 2011-11-1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别怪那几个女士,她们也许是初次来沂蒙山区,初次来做这样的活动,有那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以后就不会再计较这个了!这也给我们的组织者提了个醒,以后有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前对志愿者做个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英子在偷笑,呵呵

本帖最后由 寂寞书生 于 2011-11-13 09:39 编辑

看,小英子在偷笑哩

看,小英子在偷笑哩
小英子在偷笑,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李学杰


    没有怪她们的意思,只是解释一下
发表于 2011-11-13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也懂,只是不知怎么表达
发表于 2011-11-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在山村里的孩子他们间的场合少,经历的事少、、、、当然会在当时害羞或者不知所措,但是请注意他们的眼神,也正因为他们懂得少知道的少,所以眼神才显现出纯真可爱来、、、、
发表于 2011-11-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寂寞书生辛苦的付出,也谢谢孩子给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谢谢!!!
发表于 2011-11-1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知道感恩,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
发表于 2011-11-1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孔祥锋


    强烈同意你的见解。
发表于 2011-11-13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知道感恩,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威力狮


    该谢谢爱心助学的人士,我是丐帮帮主,呵呵,哪里的援助都不放弃,都努力争取!
发表于 2011-11-13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寂寞书生


    有你在  我们就能多做好多事
发表于 2011-11-1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书生有心哦
发表于 2011-11-14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孔祥锋


    孔祥峰,同意你的见解,孩子们心里知道,他们心存感激,但不会象城里的孩子一样说出来,因为从小所处的环境不同,“谢谢”两个字对生活在农村的他们来说,是很难启齿的。
  相信那些爱心人士们也会谅解的。
  让我们记住:“感谢这些孩子们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发表于 2011-11-1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1-11-14 10:01 编辑

关于捐助过程中的互动,有些极端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不食嗟来之食了吧。

捐助人很多、受捐助的也很多,捐助者的期望和受捐一瞬间的心境都处于点状表现状况。这些捐助者点状的期望和受捐助者点状的表现,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摩擦,问题是,我们应该制度化避免,防止摩擦的扩大化。

捐助者可以期望孩子说声谢谢,但是,不能要求他们(绝大多数捐助者更多的体会到了孩子的艰难),这是现实情况,我们只能接受的现实。我们总不能给受捐助的孩子开个培训会,告诉他们怎么表现吧,要知道,受捐助的心境可能是极其复杂和甚至艰难的。

但是,我们可以给捐助者们开个会,告诉大家孩子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命运多么眷顾我们、而磨砺着他们。多讲讲这些(我刚来的时候,深麦们就话里话外的提醒过我,要平等的看待孩子、照相不能让孩子感到不适、我们做的很有限要感谢孩子们给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等等),就可以降低捐助者的期望,让孩子们更舒适些,交流就可能更顺畅些。

首帖老师说“不要怎样”,我看很难实现。我们发再多的帖子,得到再多的响应,也无法限制一个个捐助人的具体期望。但是,我们可以对活动组织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参加活动的捐助者们在文化上更多的认同某一捐助理念和模式,是可以减少(很难消除)类似摩擦的,呵呵。

一己之见,另外,也不能忘了为诸位的努力鼓掌。呵呵
发表于 2011-11-1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拿自己的钱无偿捐助给孩子,但一定不要有施舍的心理。有的人不但有施舍的心理,还有让施舍的心理得到满足的愿望,当愿望达不到就很不平。我们做公益是自愿的,不期望回报,如果期望回报就是一种投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3 13:04 , Processed in 0.0827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