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7872
- 积分
- 47
- 注册时间
- 2012-3-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性别
- 保密
- 精华
|
扬中位于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东北与泰州、扬州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南桥相接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北渡可联京沪高速公路。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2.5小时的公路车程,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小时,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公里和2公里,可与40多个国家 136个港口通航,具有便捷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条件,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可充分接受上海、南京及苏州等大中城市的直接辐射。扬中在水运、空运方面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物流中转经营的理想场所。目前已有两座跨江大桥分别与上海、南京方向相通,连接泰州、扬中和常州的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正在积极建设之中,该大桥建成后,扬中将真正成为连接苏南苏北的交通枢纽。根据中长期规划,扬中将形成“一岛五桥”的格局,真正成为连接大江南北的“中心链核 ”。市内道路四通八达,整个岛城已经建成了“半小时经济圈”。清丽现代的长江岛城扬中,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长江小威尼斯”之誉。2010年,扬中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列29位,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第2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38位。
l历史变革
东晋以前,长江入海口在镇(江)扬(州)之间,今扬中境域乃是茫茫沧海。东晋时期始有小沙洲露出水面,因受江水、海潮冲刷、涨坍无常。唐代,沙洲群形似" 如意",因产藤条,曾名藤料沙。宋代称"小沙",明代称"新洲"。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黄河改道南徙,至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黄河全溜夺 淮,致使黄河、淮河、长江三水合流,江都市三江营口便是当年淮河入长江之尾,因江流水激,泥沙量剧增,其下老沙洲强烈崩塌,泥沙下移,使长江河床快速淤积,新沙洲突涨,加速扬中洲地之成陆进程。清代,沙洲逐渐相连。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归,淮水南下受到遏制,沙洲相对稳定,新洲续涨,至同治年间(1862-1874),中心沙、雷公嘴相继出水。清末民初,新涨轮船沙露出水面,今扬中陆地之雏形形成,统称太平洲。光绪三十年(1904)前,扬中分 属丹徒、丹阳、武进、泰兴、江都、甘泉6县管辖。光绪三十年,镇江府始设太平厅,独立建置,宣统三年(1911)改名为太平县,民国3年(1914)才改名为扬中县。1994年9月,撤县设市,改名为扬中市。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